企业动态
储能政策解读:助力绿色低碳转型与市场化发展
- 分类: 企业动态
- 作者:星源能投
- 发布时间:2024-05-23
- 访问量: 0
近年来,国家在储能领域的政策频频出台,从多方面推动储能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本文将为您解读这些政策,了解它们对储能行业的影响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政策背景及主要内容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
2020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该规划,明确鼓励“光储充放”多功能综合一体站建设。这是较早提出鼓励“光储充放”一体站建设的政策之一,为储能行业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的指导意见》
2022年1月,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发布了该指导意见,提出推动用户侧共同参与现货市场,建立合理的费用疏导机制。具体内容包括:
用户侧参与现货市场:探索用户可调节负荷参与辅助服务交易,推动源网荷储一体化建设和多能互补协调运营。
售电公司商业模式创新:鼓励售电公司提供综合能源管理、负荷集成等增值服务,推动用户侧储能和分布式能源参与市场交易。
《“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及相关政策
2022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能源局陆续印发了一系列文件,包括《“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推动新型储能参与电力市场和调度运用的通知》等。这些文件提出要推进“光储充换”相结合的新型充换电场站试点示范,推动新型储能的规模化、产业化、市场化发展。
《关于组织开展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工作的通知》
2023年2月,工信部等八部门发布该通知,提出加快“光储充放”一体化试点应用,探索新能源汽车参与电力现货市场的实施路径。
《关于加快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 更好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和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
2023年5月14日,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发布该意见,指出鼓励开展电动汽车与电网双向互动(V2G)、光储充协同控制等关键技术研究,探索在充电桩利用率较低的农村地区建设光伏发电、储能、充电一体化的充电基础设施。
二、政策解读及影响
促进储能市场化发展
上述政策的发布,特别是推动用户侧参与现货市场和辅助服务交易,为储能行业打开了新的市场空间。这不仅有利于提升储能项目的经济效益,也有助于优化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
推动技术创新与应用
政策鼓励售电公司和其他新型市场主体创新商业模式,提供综合能源管理和负荷集成服务。这将推动储能技术与分布式能源、新能源汽车等新兴领域的深度融合,提升整体能源利用效率。
支持绿色低碳转型
鼓励“光储充放”一体化试点应用,特别是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和农村地区的推广,有助于实现能源的绿色低碳转型,推动分布式发电和储能系统的发展。
增强储能系统的经济性和可操作性
政策提出完善储能应用的电价政策,通过价格机制激励储能项目的投资和运营。同时,支持微电网、分布式电源、储能和负荷聚合商等新兴市场主体独立参与电力交易,增加了储能项目的经济性和可操作性。
三、储能政策的具体应用与市场前景
峰谷电价差与储能经济性
根据统计,12月电网代购电价格中,广东峰谷价差为全国最高,价格为1.2095元/度。峰谷电价差超过0.7元以上的地区达到了19个省区。这些地区包括:
广东:1.20元/度(两充两放)
上海:1.13元/度(两充两放)
江苏:1.06元/度(两充两放)
湖南:1.03元/度(两充两放)
浙江:0.82元/度(两充两放)
工商业储能的盈利模式是峰谷套利,即在用电低谷时利用低电价充电,在用电高峰时放电供给工商业用户。用户可以节约用电成本,同时避免了拉闸限电的风险。伴随着分时电价的完善,峰谷电价差拉大,工商业储能的经济性明显提升。
充电基础设施的发展
2022年,我国充电基础设施数量达到520万台,同比增长近100%。充电基础设施是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对促进我国交通领域清洁低碳转型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电动车辆充电需求功率不断增大,对系统输电和发电能力造成很大压力。
为应对规模化的电动汽车充电发展过程中的难题与挑战,各种解决方案应运而生,其中包括“储充一体”、“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这些解决方案不仅能够缓解充电需求对电网的压力,还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动新能源的广泛应用。
四、未来展望
随着政策的进一步落实,储能行业将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各类市场主体需抓住政策红利,积极探索新型储能商业模式,推动储能技术的创新和应用。同时,完善的政策体系和市场机制将进一步提升储能项目的收益性和可持续性,为我国实现绿色低碳转型和能源结构优化做出重要贡献。